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世纪源首页图片
背景:
阅读新闻

管网先行 启动城镇自清洗过滤器污水处理市场

[日期:2011-08-01] 来源:  作者: [字体: ]

目前,我国主要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仅近30%左右,为落实“十二五”期间水资源总量控制政策,国家将投入120多亿元用于未来五年水专项治理,并要求全国各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以上。将带动近7000亿元的城镇自清洗过滤器污水处理规模,而破解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瓶颈是当务之急。

过去5年,国内众多城市污水处理规划设计普遍存在“重厂轻网”的现象,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管网却不配套,直接导致实际来水量严重不足。至2010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处理能力1.25亿立方米/日,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10%和108%。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五年,全国城镇自清洗过滤器污水处理率仅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处理规模与实际处理率增速相差巨大的最重要原因,是连接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的严重滞后。管网配套不到位,污水不能及时输送到处理厂,便直接影响水处理效率。

中央财政过去5年曾按照“建设管网每公里奖励20万元”的标准,对管网工程进行补贴。但这种“以奖代补”的政策由于需要地方财政提前预支,因而仍难调动地方政府抓管网建设的积极性。管网建设滞后,一方面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产能大面积闲置,另一方面使得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一直偏低,影响企业所投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一个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的项目前期总投资一般为2亿元,建成达产周期为两年,但因为管网建设不配套,运行负荷不足,项目达产要5到6年时间。尽管一些企业在与当地政府签订项目合同时约定处理能力要配备相应的管网输水量规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种约定始终无法落实。

因此,对于自清洗过滤器污水处理,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却不能忽视管网建设滞后这一瓶颈对产业发展造成的隐忧。业界更加看重水处理项目的实际运行效率,而非目前的日处理规模,避免盲目投资而造成产能闲置现象。

 

更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热门评论